1、七曲山大庙在梓潼县城东北10公里,绵阳北50公里,道教全真派圣地,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由文昌宫和关帝庙组成,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门票60元,观光车20元,1路公交到。
始于晋代亚子祠,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遂在此修建了文昌宫。现有元至民国期间建筑23座,其中天尊殿、关圣殿、家庆堂等7座建于明代,较小的盘陀石殿建于元初。正门百尺楼又称魁星楼,木结构高33米,始建于明代,重建于1732年。正殿文昌宫初建于南宋,1732年重建,内供9尊1628年铁铸像,体态匀称,工艺精湛,正中为文昌帝君,还有铁铸花瓶等珍贵文物。桂香殿重建于明代,殿内五足铁鼎铸于1241-1252年间,四足铁鼎铸于1502年,殿前有明代所植丹桂四珠。
关帝庙又名财神殿,供奉武圣关羽坐像高5米,神态威严,颇具帝王气势。而武圣帝君与文昌帝君同处一庙,则寓意着文武双全之意。
翠云廊古道东到剑阁,始于秦汉,去庙前经过,途中有株晋柏。
2、千佛崖在梓潼县城西15公里,卧龙镇西南五一村卧龙山顶。东西长5.5米,南北宽5.2米,高3.2米,共有造像1000余尊。始凿于唐634年,石窟造像保存完好,雕刻精细,尤其是阿弥陀佛和12菩萨龛,是同类题材中年代最早的,十分珍贵。相传诸葛亮伐魏时曾驻兵于此,还有孔明泉、诸葛亮点将台、牛王殿等。
3、长卿山在梓潼县城南1公里,潼江南岸,北麓陡峭绝壁,崖顶翠柏苍松。半山腰有座古庙,山下是翠云廊延伸的金牛古道。西麓山弯的两弹城是继青海金银滩之后,我国第二个核武器基地总部。东面山腰长卿石室深2.4米,呈圆拱形、面积约5平方米,是司马相如读书处。南麓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汉侍御史李业墓阙、蜀汉名臣李严故居,及清代的贞孝节烈总坊。东面有唐宋石刻与唐代寺庙永昌院,刻有佛像百余尊,俗称西岩寺。
4、报恩寺在平武县城东北角北街63号,建于1440年,占地2.8万平方米,有山门、钟楼、天王殿等30余院落,及华表、石狮、金水桥等,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佛教建筑群。寺里所有木材料皆用珍贵楠木建成,有不蛀、不结蛛网之奇效。布局仿北京故宫,建筑精美绝伦,是座艺术宝库,万佛阁是集建筑、雕刻、泥塑、壁画精华的艺术珍馆。县城还有明1390年建的西城门、王玺公衙、佑圣宫等。
报恩寺大悲殿、大雄宝殿及万佛阁内的立雕、浮雕和壁画,都是精美的明代艺术精品。
华严藏的转轮经藏7层高11米,系金丝楠木制成,雕绘龙凤花草,制作奇特,工艺精巧,象征佛教的因果轮回,在中国所存转轮藏中保存最完整、做工最精美,是稀世珍宝。
大悲殿千手观音高9米,用1根巨大楠心雕成,体态柔媚,气势庄严,1004只手悬空排成15道圆孤。寺内斗拱有36种2000多朵,数量、花样都是全国之最。
全寺柱梁额坊、钟炉瓦当等有9999条龙,加上皇帝万万岁的龙位,共1万条。
小河古城在黄龙景区东南40公里,平武县城西北70公里,唐628年置涪阳戍,宋代为龙安古道的重要驿站。明1379年设千户所,明1429年始筑石城。城墙东西长680米,南北长765米,厚5米,墙高4.5米。城门青石砌,南北门外有圆形瓮城,东门外的翠屏山有包山外城,城内有南北长约600米的青石街道,省文物保护单位。
丹云峡在黄龙景区东南20公里,小河古城到黄龙经过,12道拐绵延35公里,落差1300米。涪江沿途多险滩、跌水和飞瀑,扇子关是唐宋时龙安古道上最重要的关口,深秋漫山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