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凤凰厅志》记载,夏、商、殷、周以前,这里即为“武山苗蛮”之地。战国时期,属楚疆域。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建黔中郡。
凤凰厅境图(来源《凤凰厅志》)
秦王嬴政统一中原后,把其所辖的广大地域划分为36郡,凤凰所在的黔中郡即为其一。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更黔中郡为武陵郡,后几经变革,西汉期间凤凰归辰阳县辖。西晋归镡成县,东晋改归舞阳县,但一直属武陵郡管辖。
凤凰厅城图(来源于《凤凰厅志》)
《元和郡县志》记载,唐垂拱二年(686年)“在坡山西址设渭阳县”,并载“山甚高,百姓食坡山溪水”。坡山即指凤凰山,坡山西设县城,据考,古县城址就是今黄丝桥古城。古渭阳县址属锦州卢阳郡。元时,统治者为了稳固政权,在渭阳境内设五寨司,五寨长官司驻镇竿。
凤凰厅境图(来源于《凤凰厅志》)
明隆庆三年(1569年),在凤凰山设凤凰营,正德八年(1513年)设镇竿守备。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移麻阳参将驻镇竿城。清顺治三年(1646年)设镇竿协副将,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升协为镇,镇竿成为清朝全国六十二镇之一。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废土司,置凤凰营于今县城,移辰沅靖道驻镇竿。镇竿成为全国八十九道之一。雍正七年(1729年),于湘西北设永顺府,辰沅靖道改为辰沅永靖兵备道,镇、道员均住凤凰、治辖范围覆盖整个大湘西二十余州县厅,据载,为全国八大兵备道之一。乾隆五十三年(1791年)改凤凰营为厅(散厅),升通判为同知;嘉庆二年(1797年)升散厅为直隶厅。
厅城图(来源于《凤凰厅志》)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仍为湘西军政统治中心,称凤凰县,相沿至今。1949年凤凰县解放,初属沅陵专区,1955年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改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东岭迎晖、南华叠翠、奇峰挺秀、溪桥夜月、龙潭渔火、梵阁回涛、山寺晨钟、兰径樵歌。
凤凰古八景(来源于《凤凰厅志》)
东岭迎晖(来源于《凤凰厅志》)
《凤凰厅志》记载:“城东一峰,矗立天表,旭日东升,晓烟未散,晴晖晃荡,紫气满城,贯亭翼然,峙于峰顶,凭栏四望,万山层叠,烟雾腾空,随风聚散,不啻云海”。
南华叠翠(来源于《凤凰厅志》)
《凤凰厅志》记载:“环厅皆山,此峰独峻,林深木茂,翠色千层。岭南一小庵,尤踞此山之胜,朝则薄雾笼青,暮则斜阳凝紫。绿螺岱髻、晴雨皆宜。终日静对,如玩米家浓墨山水”。
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奇峰挺秀(来源于《凤凰厅志》)
《凤凰厅志》记载:“一峰突出乎地,石磴纡回,松荫夹道,山顶贯寺,一声清磬,野鸟乱呼,江水潆回,四山环抱,爰建奎阁于寺后,秀气所钟,挺生英杰,有厚望为”。
溪桥夜月(来源于《凤凰厅志》)
《凤凰厅志》记载:桥跨沱水,长五十余丈,川平风静,皓魄当空,清光荡漾。近则两岸烟村,远则千山云树,皆入琉璃世界中,桥上徘徊,恍侣置身蓬岛”。
龙潭渔火(来源于《凤凰厅志》)
《凤凰厅志》记载:“潭水甚湥,渔舟蚁集,或钓于岓,或网于渊,暮霭方浓,余霞渐散,邻村沽酒,聚饮于绿柳红蓼间,点上寒灯,与月影星光,交相辉映”。
梵阁回涛(来源于《凤凰厅志》)
《凤凰厅志》记载:“两溪合流,汇于江心,夺下红黄异色,夺溜奔驰,触石旋涡,随风鼓浪,正如两龙过峡,雨骤雷奔,亦大观也。老僧诵经于阁上,梵音与涛声相会合,心应不在远”。
山寺晨钟(来源于《凤凰厅志》)
《凤凰厅志》也有记载:“玉清阁建于半山,茂林修竹,环绕寺门,曲径通幽,回非凡境。山深地静,夜气澄清,钟动一声,唤醒尘梦。正杜工部所云:俗觉闻晨钟,令人发猛省也”。
兰径樵歌(来源于《凤凰厅志》)
《凤凰厅志》记载:青云山一带在,在产兰,石磴云梯,盘折而入,白云深树间,时见牧童樵叟,讴歌上下,负担归来,类多良草。夕阳在山,树声人影,俨然在画图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