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分别进三门,看点游序各不同。有游客语:“东门先看桥,南门先看湖,北门先看山”,似有道理。东门进园,西行百米,便是“龙湖公园第一景”、“水上长城”、“龙湖栈桥”、“龙桥”。“龙桥”如龙,桥面参差错落,桥体弯弯曲曲,足有百余米长。
舜耕山,亦称舜过山、舜哥山,传说舜曾亲耕于此,故此而得名。舜耕山峰峦起伏,泉涌林茂,风光秀丽,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地形复杂,石、泉、洞、湖景色各异,山洼谷地林木挺秀,绿影婆娑。老佛洞,洞深不见底,据传与30公里外的凤台茅仙洞相通,古人称此洞为“淮南第一洞”,洞山也由此得名。舜耕山泉眼丰富,或积水成潭,或流水潺潺,或泉涌阵阵,有朱山南坡老泉眼和马虎洞小瀑布,老泉眼为舜耕山最涌泉,早年拦谷筑坝,已成现在的泉山湖,湖水清澈,终年不涸。
寿县博物馆筹建于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设编成立,是安徽省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隶属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主管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馆址设在寿春城内东北隅江淮名刹——报恩寺内,于2004年元月迁至新馆,新馆座落在寿春城西大街繁华地段,与孔庙相邻。
古城西大街中段,有一座北向南的宏伟古建筑群,这就是俗称“黉学”的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据《寿州志》记载:此建筑始建于唐,元代由城东南隅移建于此。占地面积达二万平方米,有坊、阁、殿堂等大小建筑物三十处。
正阳关位于淮河、颍河、淠河交汇处,是淮河中游重要水运枢纽,古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地理位置优越。正阳镇得水运之利,擅舟楫之便,商贸自古繁荣,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近年来正阳镇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重新修建了玄帝庙公园、清真寺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肘阁、龙灯、狮子灯、花鼓灯等传统民间艺术得以重新挖掘整理,2003年,文化部正式命名正阳关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慕名到古镇寻幽访古的日渐增多,旅游业也日益成为古镇经济的亮点。
龙岗民国建筑群位于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镇淮南村,包括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天地玄黄宇宙”建筑群两个点,分别隶属于淮南矿业集团和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该建筑群为20世纪二十年代末,国民政府为开采九龙岗矿而初建,主要用作办公场所和管理人员居住。1938年,日军侵占淮南时,占用此建筑群并略加改建,使该建筑群又成为日军掠夺淮南煤炭资源的历史见证。
古寿州窑遗址主要分布在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内,包括管嘴汶、高窑、医院住院部、松树林、车小湾五个保护区。
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左传》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有“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记载,以此计算,正阳关镇已有2530多年历史;又据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寿州志》载“东正阳镇,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汉昭烈筑城屯兵于此”。据此正阳关至今已有1780余年的筑城史。
潘集“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又名潘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潘集区潘集镇街道北。展馆内展出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唤起民众》,反映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潘集地区活动情况;第二部分《抗日烽火》,主要反映抗日民主政府及根据地建设情况;第三部分《迎接黎明》,主要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潘集地区军民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及支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情况;第四部分《今日潘集》,反映翻身得解放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重整旧河山建设美好新潘集的伟大成就及改革开放后潘集地区巨大变化。
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位于安徽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诞生地——寿县小甸镇境内。是安徽省重要的党史教育基地之一、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淮南市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淮南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淮南市红色主题旅游区之一,也是安徽省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寿县革命烈士陵园:由北伐名将曹渊之子曹云屏(原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发起倡议并筹资、寿县财政配套兴建。陵园始建于1993年,园内烈士纪念塔高23米,纪念塔连同附属建筑物共占地4488平方米;陵园烈士事迹陈列室陈列着革命烈士们的照片及其光辉事迹。
白塘庙是凤台县的革命老区,位于凤台县城西北二十公里处的桂集镇境内,是早年革命活动频繁、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
淮南新四军纪念林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上窑森林公园花果山上。颂扬新四军精神的纪念碑矗立在山岗的至高处,新四军纪念林周围已建淮化苑、人才林、学子林、夕阳林、人大林、记者林、国税林、地税林、财政林等十多个纪念林,形成了纪念林园区,号称“千亩园林”。
凤台县三里沟抗日纪念园坐落在淮河岸畔凤台县凤凰镇三里沟社区,于2005年为纪念被侵华日军杀害的84位三里沟村民,由凤台县新四军研究会具办而建的。
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中共小甸集特支于1923年冬在寿县小甸集小甸小学成立,是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特别是直属党中央领导。新建的特支纪念馆建筑风格为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541.2㎡。纪念馆内采用文物、历史照片、声像资料、蜡像、雕塑、绘画、油画等反映历史情节,展示历史人物,展现特支成立前后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不管你有没有去过淮南,但淮南王刘安你肯定不陌生,因为无论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八公山,还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故事,亦或是“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的美食豆腐,都跟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淮南火车站广场上的这座淮南王刘安雕像,自97年建成至今已经历了23年的风雨了,无论你是来去匆匆的过客,还是异地归家的游子,出车站的第一眼总能看到它。铜质雕像的上部为淮南王刘安骑着一匹奔驰的战马,英姿焕发,气宇轩昂,花岗岩基座的四周镶嵌汉白玉浮雕,主题分别为“著书立说”、“招贤纳士”、“发明豆腐”、“铭文题字”。整个雕像高度约15米,造型生动,题材鲜明,是淮南悠久历史的展示,也是其精神面貌象征。
寿县别称寿春,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因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寿县古城墙位于淮河南岸,始建于宋朝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城略呈方形,棋盘式布局,有东西南北四门,且四门的瓮城至今依然保存。它是中国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同时还是全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山西平遥古城要早一百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从繁闹的市区穿越舜耕山下的洞山隧道,不远处就会看见一座极具艺术感的建筑,它邻近淮南剧院,坐落在长山水库旁,从整体上看,是由一架高贵古典的黑色钢琴式建筑与一把韵味十足的透明小提琴式建筑组合而成,它就是淮南的新地标建筑——两琴相悦。奇特的造型、诗意的名称,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更是情侣们拍婚纱照的首选场地。它被称为“建筑界奇葩”,曾入选过世界最奇怪的15大建筑之一,也是外媒眼中“全球最有意思的房子”之一。
毛集实验区夏集镇姚李村把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放在主要位置,围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目标,注重村庄河道综合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生态绿化工程,抓好路旁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绿化,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村庄,和谐村庄。
淮南市博物馆收藏有藏品2062件(套)(实际数量5508件),另有隋唐寿州窑瓷器标本上万件。淮南市博物馆以隋唐古寿州窑瓷器、春秋战国时期蔡楚铜器和铜镜系列收藏最具地方特色。馆藏寿州窑瓷器是最为完备、最具体系、也是最具地方代表性的文物类别。淮南市博物馆已成为寿州窑瓷器的重要研究基地。
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境内。陵园背山面水,北靠八公山山脉的赖山,南邻瓦埠湖,距李郢孜镇政府西50米,其封土高19米,底径87米,占地总面积7000平方米。
焦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淮南市西南部,北距毛集镇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过,交通便利。焦岗湖以“水”闻名,东与风景秀丽的八公山,南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毗邻
据传,孙蟠在修建青琅馆后,读书习画,寄情山水,忘世间烦忧,见此谷清幽可人,遂于谷中一巨石上书刻“忘情”二字,因年代久远,原迹无可考。谷中有曲径小溪
乐涧套俗称老涧套,位于南塘西2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高林密,翠色醉人。 1978年后,考古学家在该地发现古生物化石堆积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茅仙洞由茅仙古洞和清天观组成,座落于淮南市凤台县城西南3.5公里处之双峰山陡壁南坡,洞门高约5尺,进深达10余丈,
公园位于著名能源城淮南市东北部,它依托钟灵毓秀的上窑山水,横卧于美丽富饶的高塘湖之滨。 北靠淮河与怀远的“白乳泉”、“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