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河口,小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一片片的随风摇曳、绿波荡漾的芦苇丛,余亚飞诗称:“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能工巧匠们将这些美景做成永恒,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芦苇画。
芦苇画是从唐宋时期白洋淀苇编之一“苇席”演生而来的,明代取名“苇编画”,是将芦苇剐开碾轧成条后将其编织各种图案,整体为单色。清朝苇编画受瓷器和西洋文化的影响,开始了大胆的创新。从色彩和立体效果上进行了改进,从而更名为苇编工艺画。
芦苇手工艺术画可以分为: 水乡风情、人物、动物、花草植物、名人字画五大类。
经过几年来的苦心钻研,东营芦苇工艺师在传统芦苇画的工艺基础上结合麦杆画的工艺技巧研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黄河口芦苇画工艺。黄河口风情芦苇画作品采用当地纯天然芦苇精挑细选加工制作而成,从设计上,采用国画、剪纸等诸多表现手法,融入黄河口湿地风景:芦苇荡、红荆条、黄蓿菜、丹顶鹤……以及胜利油田特有的石油井架、作业场景等等,这些或恢宏或坚强或美丽或自然的生命在那条生养了中华民族的大河边和谐地相处、休养,生生不息,也传达了一种坚韧、一种执着。作品采用烙画工艺,手工烙烫而成,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湿地的空灵或苍茫、情趣或生动,展现了黄河口的美丽风光。
在创作素材上,黄河口芦苇画艺术更多的结合地域优势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创作题材丰富多彩——湿地的自然风光、人物的造型设计、吕剧的著名桥段、本地画家的绘画作品……依托于这许多素材,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采取剪、裁、拼、点等各种技法通过芦苇的天然色彩与背景的色彩对比,创作出造型优美,形象逼真,画面肌理丰富、细腻,具有浮雕特性的艺术效果。
芦苇画的创作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的结晶,是经过多年来辛勤探索所付出心血的凝聚,它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的统一,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