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涟水红皮花生
主要分布在陈师、成集、梁岔、高沟等镇(街道),种植历史悠久,规模大,是涟水县的特色产业。该片区域是有一定肥力又较疏松的砂壤土,这种土壤通气性、透水性好,能保证果针顺利入土,富含磷、钾养分,适宜红皮花生种植,生长的红皮花生荚果表面光洁,壳薄,籽仁饱满、红衣艳丽,品质好且收获方便。红皮花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食品。
二、涟水黄桃
主要分布在保滩、涟城、南集、石湖等镇(街道)。该地域处于涟水县西南部,为古淮河入海走廊,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种植面积大,为黄桃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黄桃又称黄肉桃,属于蔷薇科桃属,因肉为黄色而得名。黄桃果实硕大,色如黄金,艳丽诱人;果形圆整,果顶圆平,肉质柔韧、甜多酸少、香味浓郁、圆润清甜,风味口感俱佳,主要表现为“甜、大、圆、黄、香”。黄桃的营养十分丰富,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番茄黄素、番茄红素及维生素C、膳食纤维、铁钙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硒、锌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水果,常吃可起到助消化吸收、降血糖血脂、抗自由基、祛除黑斑、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也能促进食欲,堪称养生保健水果。
三、涟水杨回庄羊肉
黄营镇有杨姓回民居住的村庄,得名“杨回庄”,村内建有清真寺,因民族习俗,这个村庄家家户户自古就养羊烧羊肉,因其羊肉的做法特殊、滋味特别、美味可口而深受大众喜爱,发展成当地的特色产业。杨回庄的羊肉取自当地放养的土羊,杨回庄临近古淮河,该地域为古淮河入海走廊,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当地土羊都是散放,性情温顺,自身洁净,其肉美味可口,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经常食用羊肉,可以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烹制羊肉时,将宰杀好的羊均分为七大块,放入冷水中反复浸泡,取出血水,依次往大锅中放入2扇肋条、2条前腿、2条后腿及脖子,加入调料包及足量的清水进行蒸煮。羊肉烹制成功最大的秘诀就在于由白果、生姜、花椒、孜然等10多种香料搭配而成的调料包。如此烹饪出的羊肉汤头醇厚,味道香浓,口感细腻、鲜嫩,营养丰富。
四、涟水水糕
主要产于涟城、高沟、红窑、岔庙、梁岔、陈师等镇(街道),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经典食品。早在明初,县境内就有制作,到清代水糕样式由原来单一的柞角形增加圆锥体形。后来,为让食客携带方便,又在水糕中间做成小孔,这样既在蒸制时利于通气,又可用麻绳或棉绳串起来携带。涟水水糕是一种没有任何添加成分、纯粹的绿色食品,在大米中掺入一些糯米、在清水中淘洗干净后,再用石磨研磨成细细碎碎的粒状,稍微风干即可。具体做法:先将米粉放入盆内加适量温水浸泡3小时,标准是手握不溢水、手松不成团,将这样状态下的米粉填入木制的模具内,不需摁实,让米粉间有足够的孔隙利于蒸汽进入。将下粗上细的水吊放于炉子上,水吊有一个高出上平面圆筒状的口,筒口利于不断安放和更换模子,待水吊内水沸且冒蒸汽时,往糕模内扫入米粉安放于水吊口,20秒即蒸熟。水糕可以干吃也可以和着吃,尤其是和着吃更加美味,先将糕放在碗内,倒上开水,将碗盖上焖一分钟时间,打开盖子的瞬间放入适量白糖,用筷子迅速搅和即可。
五、涟水鸡糕
又名“素鸡”“酥鸡”,是淮扬菜十大名菜之一,发源、主产于涟水。清朝中期开始在涟水民间出现,相传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南巡时路过安东(涟水),用膳前对县令说:“朕之饮食素饥即可。”皇帝的本意是素食充饥,未料县令把“素饥”误解为“素鸡”,即令当地名厨姚师傅奉旨办理。姚师傅也不知道“素鸡”是什么,但又不敢相问,便灵机一动,弄些鸡、鱼、肉、虾、蟹、蛋等原料,取其精华,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加工,没想到乾隆食后赞不绝口。从此,“素鸡”便在涟水民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民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时的必备菜肴。因其烹制时需先像蒸糕一样蒸制出笼,且状如蒸糕,入口酥滑,民间又称“鸡糕”“酥鸡”,又以称“鸡糕”最为普遍。
六、涟水芦笋
主要分布在红窑镇。芦笋享有“蔬菜之王”美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A以及叶酸、硒、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尤其是含硒量高于一般蔬菜,与含硒丰富的蘑菇接近, 甚至可与海鱼、海虾等的含硒量媲美,具有“一抗三降”功效。芦笋的吃法有很多,凉拌、清炒、白灼,亦或是搭配虾仁、牛肉等爆炒均可食用,口味鲜香,爽口、开胃,深受大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