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地处闽北浙南交界处,因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的美景而得名。西北与浦城县接壤,西南与建阳县毗邻,南连政和县,东界浙江庆元县。
历史沿革
周朝时属于八闽地;春秋战国时属于越国;秦汉属于闽中郡、东冶郡、会稽南郡。三国时为吴地;晋时属建安郡。五代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建安镇安军王延政为节度使,占据全闽。以建州建国,改元天德,便夺取吴越之东平乡置松源镇。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改镇升县,为松源县,县治设于今旧县公社驻地。因沿溪两岸皆乔松,有百里松荫之称。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改松源县为松溪县,遂迁县治于今所,即今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1949年5月14日,松溪县解放,属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本年6月,第一行政督察区改称建瓯专区,9月,改名建阳专区)。1956年3月撤销建阳专区,松溪县属南平专区。1959年7月1日划归福安专区。1960年2月1日,松溪、政和两县合并,称松政县,县治设松溪城关,仍属福安专区。1962年8月2日恢复松溪、政和两县建制。1970年7月1日再度与政和县合并,复属南平专区(1971年6月,改称建阳地区)。1975年3月15日再次恢复松溪、政和两县建制,仍属建阳地区(1989年1月又改为南平地区)。
行政区划
1949年5月,松溪县解放时仍为12个乡镇,9月,划分为3个区。第一区公所设城关,后迁大□,辖城关镇、大□乡、旧县乡、□坪乡;第二区公所设渭田,辖渭田乡、竹贤乡、周墩乡、吴村乡;第三区公所设花桥,辖花桥乡、祖墩乡、郑墩乡、梅口乡。12月,废保甲,改为乡村制。
1950年7月,调整为4个区22个乡(镇),乡以下设村。第一区公所设城关,辖城关镇和郑墩、张屯、梅口、源头4个乡;第二区公所设大□,辖大□、李墩、旧县、□坪、官路5个乡;第三区公所设渭田,辖渭田镇和潘墩、船坑、吴村、竹贤、溪东、榉上6个乡;第四区公所设花桥,辖花桥镇和大路、祖墩、坑口、源尾4个乡。
1951年8月,调整为4个区32个乡(街)。第一区辖建设、解放、光明、大同四条街,郑墩、张屯、梅口、源头4个乡;第二区辖大□、长巷、下塅、六墩、旧县、□坪、刘屯、官路8个乡;第三区辖渭田、潘墩、游墩、杉坑、溪尾、溪东、周墩、古□、竹贤、木坵10个乡;第四区辖花桥、坑口、祖墩、登山、源尾、路桥6个乡。
1952年8月,增设第五区(郑墩区),全县共辖5个区50个乡(街)。
1954年7月,增设潘墩办事处,12月潘墩办事处升为第六区,全县6个区69个乡(镇)。
1955年6月,调整为5个区,68个乡(镇),以区公所所在的地名称区。大布区辖原第一区的铁岭、茶坪、吴屯、江屯、官路、高洋和原第二区所辖10个乡共计16个乡。渭田区辖原第三区境域,裁西边乡并入榉上乡,计12个乡。花桥区辖原第四区境域不变,仍为13个乡。郑墩区辖原第五区境域10个乡外,加原第一区城关的建设镇和6个街乡,共17个乡(镇),潘墩区辖原第六区境域不变,仍为10个乡。
1956年4月,潘墩区裁撤,建设镇升为区级。全县划为1镇4区,下辖50个乡(街)。建设镇辖东门、西门、南门、北门、水南、河东6个乡(街)。大布区辖大布、长巷、旧县、官村、六墩、李墩、岩下、茶坪、江屯、吴屯、官路11个乡。渭田区辖渭田、潘墩、游墩、竹贤、木丘、仙槎、溪东、雷厝、西边、周墩、古□、吴村、株林、溪尾、船坑15个乡。花桥区辖花桥、车上、源尾、九蓬、大浦、路桥、祖墩、登山、坑口、溪畔10个乡。郑墩区辖郑墩、南坑、源头、新铺、梅口、夙屯、张屯、林屯8个乡。
1958年5月,撤区并乡,全县为1个镇20个乡。乡(镇)设乡(镇)人民政府,计有建设镇、大布乡、茶坪乡、李墩乡、旧县乡、溪东乡、船坑乡、潘墩乡、竹贤乡、榉上乡、吴村乡、渭田乡、花桥乡、祖墩乡、坑口乡、大路乡、源尾乡、梅口乡、郑墩乡、张屯乡、源头乡。
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原乡镇建制撤销,实行政社合一,全县4个人民公社,21个大队。红旗公社驻城关,辖城关、大布、李墩、旧县、茶坪5个大队。上游公社驻渭田,辖溪东、榉上、竹贤、吴村、船坑、渭田、潘墩7个大队。东风公社驻花桥,辖花桥、大路、坑口、源尾、祖墩5个大队。卫星公社驻郑墩,辖郑墩、梅口、张屯、源头4个大队。
1960年2月,松溪、政和两县合并为松政县,下设9个公社,1个镇,175个大队。原松溪县地有4个公社,79个大队。
1961年5月,熊山公社(原政和县地)西津大队的山岱生产队10户36人,耕地107亩,山林500多亩,划归城关公社吴屯大队。
1961年8月,恢复区建制,大公社调整为小公社。松政县设10个区一个镇,辖59个公社224个大队。原松溪县地有城关镇和城关、渭田、花桥、郑墩4个区,下辖22个公社,79个大队。城关镇不设公社,只管城关居民和农业大队;城关区辖茶坪、官路、大布、李墩、旧县5个公社21个大队;渭田区辖渭田、溪东、竹贤、吴村、潘墩、船坑、榉上7个公社26个大队;花桥区辖花桥、路桥、源尾、坑口、祖墩、登山6个公社21个大队;郑墩区辖郑墩、源头、张屯、梅口4个公社11个大队。
1962年8月,恢复松溪、政和两县建制。松溪县社、队同时调整,城关镇改为松源公社,属城关区。城关区还增设官村、吴屯、江屯、长巷4个公社,下塅、岩下、后洋、林下、刘屯5个大队,共10个公社26个大队。渭田区增设仙槎、游墩、周墩3个公社,共10个公社,仍为26个大队。花桥区仍为6个公社21个大队。郑墩区增设新铺公社,万前大队,共5个公社12个大队。全县共4个区31个公社85个大队。
1966年8月,撤区并社,全县合并为8个公社,增设前坑、后涧、杉溪3个大队,共88个大队。
1970年7月,松溪、政和再度合并为松政县,设16个人民公社193个大队。原松溪县地仍为8个公社88个大队。祖墩公社的仙槎大队划还渭田公社。1975年城镇居民设居民大队,属城关公社。
1979年全县总面积为10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4米,8个公社,一个镇、88个大队,656个生产队,668个自然村,24540户,125051人,除汉族外,还有少数畲族。
1980年8月,城关公社改称松源镇。10月,松源镇将部分大队分出,建立大布公社。1981年,大布公社改为河东公社,辖河东、大布、横垄、长巷、长江和新建的岩后大队共6个大队;郑墩公社的林屯大队并入杉溪大队。全县为1个镇8个公社88个大队。
1984年10月,农村政社分设,恢复乡的建制,大队改为村,各乡镇原辖境域不变。松源镇增设钱园桥村,另设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四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旧县乡增设马坪村;渭田乡增设山镇村、渡头村、小黄沙村;溪东乡增设竹洋村、西边村;郑墩乡增设九龙村(黄沙水库区的移民新村),恢复林屯村,全县8个乡1个镇,下辖97个村民委员会,4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1988年,松源镇增设城东、水南两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河东乡新设河东街道居民委员会;溪东乡增设西洋村;祖墩乡林场改为甫场村。全县8个乡1个镇,下辖99个村民委员会,7个街道居民委员会,765个村民小组,55个居民小组。全县共有544个自然村落。
2000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县政府驻松源街道。
2008年,经福建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松源镇,设立松源街道。调整后,松溪县辖1个街道、2个镇、6个乡:松源街道、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茶平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县政府驻松源街道。
2022年县域面积1043平方公里,辖1街2镇6乡(松源街道,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茶平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112个村(居)16.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