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的挂面凤翔的酒,扶风的鹿羔馍京里走”。此为关中西府流传的两句名言,说的是关中西府的饮食文化,熏陶出了不少名优小吃品牌。扶风的鹿羔馍便是其中之一。
鹿羔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六曲·膳部》记载:“民间九月九日,以粉面作糕,上置小鹿,号食禄糕”。另外,据世代以制作鹿羔馍为生的传承人王浩义介绍,相传当年武则天在位时,来法门寺拜佛,路经扶风县城,进孔子殿拜谒。孔子殿外的“照壁”旁边有个摆摊刻图章的,近旁还有个卖鹿羔馍的人,那时候,鹿羔馍不叫鹿羔馍,而是叫做“柱丁石馍”,因为这馍的样子,极象一个鼓形的柱丁石样子,馍边沿白如雪,底部鼓起的地方,黄如金,样子小巧玲珑,中间还有一个圆圆的凹坑儿,散发着阵阵扑鼻之香,武则天被这馍吸引住了,吃了馍后,对卖馍人说:“这馍好看好吃,可这“柱丁石”名儿不好”。说着便拿起刻图章人刻的一个梅花鹿印章,蘸了印泥,在“柱丁石”的小凹坑里印了下去,顿时,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梅花鹿羔出现在馍上,馍上印了小鹿羔,显得更好看了,遂赐名“鹿羔馍”。从此以后,“柱丁石馍”就更名为“鹿羔馍”了。因为受到武则天的青睐,鹿羔馍更是名声大振,流传至今。
扶风鹿羔馍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鹿与禄谐音,是民间吉祥物的代表,象征四季来财,加之武则天赐名,更具凝重和神圣之感。由于鹿(禄)有祝福吉祥之意,鹿羔馍便成为亲友馈赠的佳品。
它的形状外圆内凹,外圆,象征团圆;内凹,形似聚宝盆,象征财源滚滚;边黄如金,内白如雪,中心处鹿羔鲜活生动,仿佛一朵小红花吐蕊怒放。鹿羔馍红黄白三色相映,色彩亮丽,极具美学效果。
历经千年岁月,流传至今,这与挚爱并执着于其制作的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形成了鹿羔馍工艺独特复杂,用料精严考究的制作特点。
自古以来,就有“出东门,上东坡,东四堡是个干粮窝,不是人背,就是驴驮,驮到城里卖鹿羔”的传说。尽管鹿羔馍的历史悠久,吃过鹿羔馍的人遍布全国各地,可制作鹿羔馍的只有扶风县城附近这么一小块地方。这样,就更显得鹿羔馍珍贵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