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

紫竹院公园简短介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5 08:33:30    

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直门外白石桥迤西,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西侧。因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名。北京民间上流传:先有护城河,后有北京城。先有万寿寺,后有紫竹院。紫竹院的前身其实是紫竹禅院,原本是万寿寺的下院,名字是乾隆赐的。可见清代修建紫竹院的目的是为了能静心修心,得道开悟。紫竹禅院原名福荫紫竹院,又名紫竹林,始建于明代,本是万寿寺的下院,其中供奉观世音菩萨。清代乾隆年间在紫竹禅院旁修建了一座小型的行宫(即今公园内西北侧的紫竹院行宫),作为帝后游览西郊时的休息之所,并在行宫周围遍植芦苇,布置成苏州城外的水乡风光。由于这里的芦苇挺拔粗壮,每到秋末冬初时,苇杆经霜打后呈现出紫黑的颜色,从远处观望好似一片茂盛的紫竹林,传说中观音菩萨即居住在普陀山紫竹林(今浙江省普陀岛),所以将此庵命名为紫竹禅院。古时紫竹院这里原是一片低洼的湿地,元代郭守敬在高梁河上游开挖长河时,形成蓄水湖,为北京重要的水源之一。

现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原来的庙宇遗址、周围荒地、废湖、稻田等改建为紫竹院公园,园内种植了很多从南方移植来的竹子,经过多年修建,形成了以竹为独特景观的新型园林。于1953年对公众开放,公园总占地面积达700亩,其中湖泊面积220亩。

全园占地40余公顷,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园内五座拱桥将三湖两岛(清莲岛、明月岛)连为一体,双紫支渠、长河分流南北。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有三湖两岛一堤,是一座幽篁百品,翠竿累万,以竹为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园区造景模山范水求其自然,掇石嶙峋精心安置,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四时景宜人。春风暖筱百花舒,夏霭轻舟翠盖浮,秋雨润芦枫叶艳,冬云瑞雪映松竹。中部青莲岛上有“八宜轩”“竹韵景石”;明月岛上有“问月楼”“箫声醉月”;西部有“跨海东征”“一得桥”;南部有“澄碧山房”及儿童乐园;长河北部是独具江南园林特色的“筠石苑”,山势蜿蜒高低,水体聚散潆洄。植物配置精细,构筑轻巧。淡雅、清秀、幽静而别致。有“清凉罨秀”“江南竹韵”“竹深荷静”“友贤山馆”“绿云轩”“斑竹麓”“知弈庐”诸景。

公园以竹建园,以竹塑景,从路边的护栏、指示牌到仿古亭楼都做成竹形,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再辅以各种色彩变幻、层次丰富的植物,形成了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以人造景观为辅助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园内以竹造景,有青竹、紫竹、寿星竹、金镶玉竹、斑竹等等几十种竹子,郁郁葱葱,形成了修竹夹径的“蜀南竹海”,曲折幽静的斑竹麓等多处极富江南韵味的景致,让人进入园内,宛如游览江南;南长河和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天气晴好时泛舟湖上,水光潋滟,景色也十分怡人。公园内现有竹子20多个品种,20万余株。由于北京气候常年干燥少雨,冬季冰冻寒冷,而竹子喜温爱湿,因此不利于竹子的生长。据《析津志》记载,金代时北京内的竹子品种只有甜竹、苦竹、绿竹三种,且数量不多。因此紫竹院公园内的大片竹林,在北京范围内显得极为罕见和珍贵。

紫竹院公园内的竹子都是由南方移植,再经园内职工精心培植而成活的。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也很齐全,其中不乏名贵稀有品种,有斑竹、云竹、箬(ruò)竹、锦竹、石竹、甜竹、金竹、苗竹、棕竹、佛肚竹、凤尾竹、人面竹、四季竹、桃枝竹、琴丝竹、早园竹、孝星竹、巴山木竹、金锒碧玉等,但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紫竹。来到紫竹院,便来到了竹子的王国。公园里有竹楼、竹亭、竹桌、竹椅,连大大小小的桥都用竹子装扮起来。壮观的侗寨风雨竹桥,可使游人亲身体会贵州侗族在桥上避雨休憩的情趣;上船桥则是一艘大竹船,竹篷竹窗。湖岸边用竹子搭建的竹市一条街上人头攒动,人们在这里饮茶,品尝竹膳,购买各种竹制日用品、工艺品,更让人感到竹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各式各样的竹建筑尽显中华民族的竹文化风采,竹水车带着哗哗的水声慢慢转着,不停撑动的竹篙使竹筏在湖面上划出一道水痕,坐竹轿子、抖空竹、吹竹筒让人玩得开心尽兴,一大群人合着苗族芦笙的节奏兴高采烈地跳起竹竿舞,草坪里用竹子搭起的舞台上云南白族、傣族的歌舞表演也吸引了大批的游人。

紫竹,也称黑竹、乌竹,乔木状中小型散生竹,刚竹属,竹秆高3-10米,是我国典型的观赏竹类。紫竹的生存力很强,喜光耐阴。其秆初生时为绿色,一年后渐渐变为紫黑色,因而得名紫竹。紫竹在黄河流域以南及长江流域广为栽培,尤以我国四川省境内数量最多,常种植于假山、楼阁和水榭旁作点景之用。紫竹禅院门前两侧各有一片面积较大的紫竹林,就是由四川移植而来的,数量大约在两千株左右。观赏紫竹,宜在阳光的照射下远看:那呈紫黑色的竹秆,似墨般深沉凝重,隐于绿叶之下,甚为绮丽。阳光洒在竹林之中的隙地上,映出竹叶的鲜亮和竹秆的凝重,似在欣赏郑板桥的名画,有如在画中游之感。

紫竹院公园北岸筠石苑的北墙前,有一片茂密的竹林这就是斑竹麓了。关于斑竹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相传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一次,舜帝去南方治水,很长时间没有音讯,娥皇女英十分牵挂,于是两姐妹就迎着风霜,跋山涉水,到湘江去寻找丈夫。当走到洞庭湖畔时,得到舜帝因劳累致死的消息,二人伤心极了,抱头痛哭,决心随夫君而去,双双跳入洞庭湖中,化身“湘水神”。而被她们眼泪打湿的竹竿上竟呈现出点点紫色的泪斑,后人为了纪念她们,就将此竹命名为“湘妃竹”,又叫“斑竹”。在斑竹麓南端的“竹深荷静”池畔,平台上还矗立了二妃石雕,头戴斗笠,相视互语,远看形成一个“竹”字,寓意斑竹魂。

当然,紫竹院公园作为皇家公园之一,也是非常有历史的。据记载,这里过去是个自有水源的湖泊,也就是古高粱河的上源。南长河是元代修建的通惠河上游河道,建有广源闸。明代时,为使帝后的龙舟直驶西郊,不受广源闸所阻,就在南长河的南岸开凿一条河汊子,紫竹院园园址就是当时河汊子上绕行御舟的“别港”。明万历五年(1577),在湖北岸兴建庙宇,为万寿寺的下院。清代后,由于这里西靠广源闸,北临南长河,优越的水系恰好可以藏舟设坞,是转闸换船的理想场所,因此在乾隆十六年(1751),这里就添建行宫,皇室们由此泛舟长河便可直达清漪园(颐和园)。南长河从中蜿蜒穿过,为皇家的御用河道,是古代皇帝出游西山换船的地方。到了清朝,皇帝夏季坐船前往颐和园,紫竹院也是必定停靠的一站。

乾隆年间这里还有江南水乡风光的芦花渡,俗名“小苏州芦花荡”,芦苇移自南方,名“马尾兼”,北京俗称“江南铁杆荻”。每当秋末冬初经霜后,铁杆荻就呈现出紫黑色,宛如紫竹林,万寿寺下院也就更名为“紫竹禅院”,前院扩建成行宫——紫竹院行宫。

“紫竹院行宫”是当年慈禧太后乘船去颐和园途中的驿站码头,相传乾隆御笔“福荫紫竹院”匾额就曾悬挂在行宫院正中,为两进院落,主要建筑有报恩楼、前殿、东西妃子房、游廊等,都是仿照承德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烟波致爽楼”形制而建。相传,当年慈禧皇太后在前往万寿寺拈香礼佛之前要在这里的报恩楼梳妆及用早膳,然后从报恩楼西南角的小门出来,便可直接到码头登船,这个皇家御用码头——紫御湾码头。

在紫竹院南门内,还有一处双林寺塔遗址。它最初是明万历四年(1576)太监冯保(号双林)在紫竹院修建的家庙,作为死后的墓地,以自己的号命名为“双林寺”。后冯保获罪被贬,双林寺归皇室所有,万历帝赐名“西域双林寺”。清康熙十八年(1679),双林寺塔因大地震上部被毁,后又毁于八国联军之手。1975年因塔裂被拆。现在的双林寺塔遗址,仍保留有明代双林寺塔残存的塔基。

在紫竹院公园西部,还有一处以中国象棋文化为底蕴的园林雕塑,就是“跨海征东”。这组雕塑以地面为棋盘,棋子都雕刻成实物。它以唐王李世民出海亲征的故事为名,用烟波浩渺之大海形容此局招法的深长多变,以“征东”战役之浩大比喻战局的严峻紧张。来这里游览的朋友,不仅可以观看棋局,还能走进其中,揣摩奥妙。据传,“跨海征东”也是著名的八大难解象棋棋局之一。

附近方圆1500米的范围内,有北京舞蹈学院、国家图书馆、理工学院、中国地震局等等。所以,能常来这里遛弯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爱好,也就组成了各种文艺群体。如竹林旁的久负盛名的广场舞,非常流行的交际舞、鬼步舞等等,好多人都在跳,也有很专业的老师在教。据说,这里是舞蹈老师的总教习。另外还有唱美声的、唱民歌的、唱越剧的,还有拉二胡等等的伴奏小乐队。特别是公园里还有个快板组,专业程度都可以称之为一个流派。

筠风碧水映蓝天,

点点繁星数画船。

竹径藏娇多俪对,

松荫琴弈舞翩跹。

福由心起亲欢乐,

禄寿同长庆有年。

难得轻闲今日度,

曲终人散梦成仙。

相关文章

  • 通过地图,了解广东省清远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

    2024-11-15 10:33:20
  • 苏州旅游最佳景点推荐,苏州好玩的地方

    2024-11-15 10:18:14
  • 我在贵阳,等你之美食推荐

    2024-11-15 10:03:22
  • 嵊泗旅游最美5大古村落,海天风光夏日尤其美好

    2024-11-15 09:48:47
  • 佛山美食推荐 :来佛山不可错过的9道美食,你都吃过吗?

    2024-11-15 09: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