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西省东北中部,上饶市中部西侧,乐安河下游,鄱阳湖东南。东与弋阳县、鹰潭市的贵溪市毗邻,南与鹰潭市余江县交界,西与余干县接壤,北与乐平市相连、与鄱阳县隔乐安河相望。地貌特征为“六山一水二分田”,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历史沿革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古人类活动。商、周时期已有部落和村庄。春秋战国属吴、越、楚管辖。秦、汉分属番县及馀汗县境。吴、晋至隋为鄱阳、馀干二县地。唐以后为鄱阳、馀干、乐平、贵溪四县属地。明正德七年(1512)析鄱、余、乐、贵边徼之地设县,以县治于万年峰之阳而得名。建县时隶饶州府。清,隶属仍旧。1912年隶浔阳道。1926年废道,隶于省。1932年隶第四行政区。1935年改隶第六行政区。1949年4月28日万年解放,先后隶鄱阳、乐平、浮梁专区。1952年9月隶上饶专区。2000年10月隶上饶市至今。
行政区划
民国时期,县以下的行政区划为区、乡、保、甲,万年县原设6个区,区设区公所。民国21年(1937)8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10户为一甲,10甲为一保。是年11月7日,实行保甲制度。改区公所为区署,并设保联、保、甲。据民国贵溪4县地设万年县,即:余干的万年乡、政新乡;贵溪县的归桂乡;乐平县的新进乡、丰乐乡;鄱阳县的文南乡、文北乡。编为东、西、南、北四隅、十四都、六十四里(图)。
1949年废除保甲后;全县设五个区,即:一区(苏桥)、二区(陈营)、三区(珠田)、四区(石镇)、五区(城厢),辖七十个乡。
1950年以梓埠为五区,城厢改为六区,计六个区七十个乡。
1952年将原七十个乡划分为九十三个乡,区不变。
1953年将第二区的裴梅、富源等地划出,增设第七区。计七个区,九十一个乡。
1955年将一区改称“苏桥区”,二、七区合并为“陈营区”,三区为“珠田区”,四、五区合并为“石镇区”,六区为“城厢区”。计五个区九十三个乡。
1956年将九十三个乡合并为三十四个乡。区不变。
1958年全县成立了十一个公社,一个垦殖场(五七年创办的梨树坞垦殖场),计十二个社(场),二百四十八个生产大队。
1961年,将十二个公社(场)划分为三十五个公社(场);三百零八个生产大队。
1974年,又调整为十四个公社,五个场,沿至1980年。
1980年全县有公社(场)十九个,生产大队一百七十一个,分场二十一个,自然村一千三百零三个。
1984年7月,公社改为乡、镇,全县划为16个乡,3个镇,182个村委会。经省民政厅批准,梨树坞、盘岭、山家寨、马家4个垦殖场,改为乡建制。恢复城厢、石镇原镇建制(以前为人民公社),并把城厢镇改称青云镇。把原属陈营镇的珠山划出,成立珠山乡。
1987年5月,苏桥乡刘家村委会撤销,设麻畲村委会、朱家村委会。
1988年,梓埠乡河东村委会分开,设白竹村委会、鹊岗村委会、河东村委会。1988年,全县所有村委会改为192个村公所。
1989年5月,梓埠乡李家村公所分开,设后塘村公所、李家村公所。1989年7月,石镇永忠村公所撤销,分设朱源村公所、珏田村公所。
1991年6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梓埠乡撤乡建镇。1991年12月,珠山乡余源村公所分开,设金流村公所、余源村公所。
1994年,经省民政厅批准,中合乡改称湖云乡。1994年8月,撤销全县192个村公所,恢复为188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
1995年10月24日,经省民政厅批准,裴梅乡、大源乡分别撤乡建镇。
2001年12月3日,撤销马家乡,划归陈营镇;撤销盘岭乡,划归大源镇;撤销山家寨乡,划归上坊乡。
2002年8月8日,垱下乡更名为南溪乡;梨树坞乡政府驻地迁至富林村,并更名为富林乡。
2003年10月21日,撤销富林乡,成建制划归裴梅镇管辖。
2006年1月20日,撤销珠山乡,成建制划归陈营镇管辖;撤销大黄乡,成建制划归石镇镇管辖;撤销南溪乡,成建制划归苏桥乡管辖。
2010年末辖陈营、石镇、青云、梓埠、大源、裴梅6个镇,湖云、齐埠、汪家、上坊、苏桥、珠田6个乡。
2022年万年县下辖6个镇、6个乡和2个管委会,人口40万:陈营镇、石镇镇、青云镇、梓埠镇、大源镇、裴梅镇、湖云乡、齐埠乡、汪家乡、上坊乡、苏桥乡、珠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