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
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这一纵一横的黄金十字,浓缩于古城内,成为古城当仁不让的主干,景点、商铺、各类博物馆点缀其中。
聊城水上古城四条大街敞开,无论是数以万计的游客,还是非遗展示、民俗表演等一系列精彩活动,都在印证着这座水上古城的独特魅力。
七贤祠
在明朝,聊城古城曾坐落着一座七贤祠,是为纪念聊城七位心学传人而建立的。供奉着王道、穆孔晖、孟秋,王汝训、逯中立、张后觉、赵维新等七位贤良。七位贤士都尊崇王守仁的“心学”,心学在聊城兴起后,聊城多处书院相继建起,四方学子汇集东昌,研习“心学”。
海源阁
东昌府内一座全国闻名的藏书楼,它是我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
海源阁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由聊城进士杨以增所建,历经四代人悉心相守,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四经四史斋”、“琅环之府、群玉之山”…..众多学界泰斗,给予中国藏书史上久负盛名的海源阁高度评价。
依绿园
依绿园的前世为明清两代东昌府衙的官府花园,因靠近城墙西北角的绿云楼而得名,旧址在今古城道署西街路北市粮食局及西花园。依绿园在聊城历史上曾一度辉煌,源于宋、成于清,兴盛六百余年而不衰,当时号称江北名园。
凤嗉园
凤嗉园原名凤凰嗉,这个奇怪的名称是指老城内的一处水坑。嗉,是指鸟类的胃,凤凰嗉也就是指凤凰的胃,之所以把水坑比作凤凰的胃,是因为聊城别名凤凰城,而这个水坑位于老城的偏西南,出于位置来看,正好是胃的部位,所以就形象的被人们起名叫凤凰嗉。现在该处水洼仍然存在。俗称凤凰嗉,因聊城古城系仿凤凰形状所建,城南门为头,这里恰处凤凰嗉囊部位,故名。园内碧草青青、鲜花争艳、石桥曲转、廊榭相连。
范筑先纪念馆
初建于1988年11月,为纪念范筑先将军殉国50周年而建。该馆选址于范筑先将军牺牲的古城楼北大街北水口西南角,南北长59.7米,东西宽34米,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馆内原有主展厅一处,大门西向开在楼北大街。
卫仓
卫仓是明清时期东昌府驻军平山卫的仓库,分为粮仓和兵器库两部分。包含兵器库、古粮仓、卫署、钟楼、更房等多种建筑。
聊城婚俗博物馆
聊城婚俗博物馆是继契约文化博物馆建成开放之后,由运河文化博物馆负责管理运营的第二家分馆。该馆位于聊城古城楼北大街路东,仿古建筑,上下两层,四合院形制,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乡村记忆博物馆
乡村记忆博物馆前身是聊城市民俗博物馆,原馆坐落于光岳楼,于2003年开馆。2015年,聊城市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与市文广新局合作,共同筹建乡村记忆博物馆。
聊城老照片博物馆
聊城老照片博物馆在古城的西北角楼。上下两层,近2000平方米的老照片博物馆,目前陈列着近500张老照片。
聊城金丝楠木博物馆
聊城金丝楠木博物馆在聊城古城区南城门。该馆内外藏品达400余件,其中只有4件属于金丝楠木藏品属于利用老料新作而成。其余的金丝楠木藏品、红木藏品、牌匾、石雕作品等均为有相当历史的古董物件。
聊城戏曲文化展览馆
戏曲文化展览馆作为聊城戏曲文化传播基地,不仅承载着戏曲文化的传播使命,更是对聊城历史文化展现的补充和深化。中国在宋元之时已有戏曲艺人在酒楼、茶肆中做场,至清代开始在茶馆内专设戏台。
鲁西民间艺术体验馆
鲁西民间艺术体验馆已经正式开馆。该馆汇集了东昌葫芦雕刻、东昌剪纸、东昌陶艺、东昌面塑、东昌古锦、东昌府木板年画等30多项聊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代表项目,让市民和游客在动手体验中感受聊城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