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达措国家公园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三江并流的上部在西藏东南部,下部分在云南省,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独克宗古城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也是茶马古道的枢纽。独克宗古城还曾是雪域藏乡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川藏滇地区经济贸易的纽带。
松赞香格里拉林卡位于建塘镇松赞林寺小街子村,远眺松赞林寺的“香巴拉”秘境,该酒店隐匿于祥和宁静的绿色山谷中,与滇地有负盛名的格鲁派寺庙——松赞林寺遥相对望,其间是藏族村落和青稞地交错的田园风光。整个林卡依山势而建,采用了颇具康巴特色的藏式碉房建筑,彼此间错落有致,花草林木掩映。林卡旁的松林小径上,常有喇嘛、牧民和马群经过,自然和谐、禅意天成。酒店每一栋建筑的取名都来自香格里拉深处的某一个村庄。
梅里雪山又称太子雪山,是藏区八大神山之一,著名的“日照金山”就常常在这里出现,是很多人梦寐以求难得一见的胜景。其海拔6740米的主峰至今仍是未被征服的“处女峰”,也是唯一因文化保护而禁止攀登的高峰。
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又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
雨崩村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行走其间让人有旷世桃源之感。位于梅里雪山东麓的雨崩村四面群山簇拥,因其地理环境独特,所以人烟稀少,全村只有20几户人家,有西当方向和尼农方向两条驿道,以西当驿道更为方便。其有上下村之分,上村可以通往攀登卡瓦格博的中日联合登山大本营,而下村通往雨崩神瀑,沿途可以看到古篆天书、五树同根的奇景。该村落地理环境独特,人烟稀少,古时只有一条人马驿道通向外界,因此有人说这里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国内外专家们则认为,这里是香格里拉的缩影。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甸县东部,距县城25公里。保护区以碧塔海为中心,总面积840平方公里,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在藏语被称为“碧塔德错”,素被称为“高原明珠”,湖面海拔3538米,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
白水台位于哈巴雪山麓,香格里拉县城东南的三坝乡白地村,距县城101公里,海拔2380米,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它是由于碳酸钙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观。含碳酸氢钙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盐逐渐沉淀,长年累月就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被称为“仙人遗田”,面积约3平方公里,它是我国最大的华泉台地。
香格里拉虎跳峡,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距县城105公里,以“险”而闻名天下。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抬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虎跳峡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3段,共18处险滩。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江水被玉龙、哈巴两大雪山所挟峙,海拔高差3900多米,峡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哈巴雪山风景区地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哈巴村,“哈巴”一词出自纳西语,意为“黄金一样的花朵”,主峰海拔5396米,而最低江面海拔仅为1550米,山势上部较为平缓,下部则陡峭壁立,望之险峻雄伟而又美丽神秘。主峰隔虎跳峡与玉龙雪山相望,是“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和维西县境内,附近的地貌形态十分复杂,与其它地区的地貌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区域内地势北高南低,处在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接触地带,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过渡色彩非常明显。该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
石卡雪山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石卡”一词来源于香格里拉藏语译音,含义为“有马鹿的山”,而马鹿在藏传佛教里面是正在聆听佛祖讲经说法的芸芸众生马,因此马鹿是藏传佛教吉祥动物之一,在香格里拉藏民的心中石卡雪山就是香格里拉的保护神。该景区距县城7.34千米,它不仅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距香格里拉机场最近的综合性旅游景区,也是目前迪庆高原唯一具备观光条件的立体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明永冰川(又称奶诺戈汝冰川)是云南省最大、最长和末端海拔最低的山谷冰川,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是卡瓦格博峰下最长的冰川,一条低纬度热带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藏语称“明永恰”。
南宝牧场位于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洛吉乡尼汝村北部高原区。牧场海拔4000余米,面积约500公顷,是香格里拉县最优良的牧场之一,附近有七个大小不一的冰蚀湖,景观十分优美。
香格里拉蓝月山谷依次有河谷北亚带、山地暖温带、山地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寒带和高山寒带六个气候带,气候幅宽、带窄形成“一山分四季”的典型立体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