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福州“南后街”——福州文化缩影
在古代,统治者实行坊市制度管理城市。坊作为最为普遍的一种编民制的行政组织,特指人所居住的地方。而巷则作为坊的一个小部分,特指城中的胡同。坊市制自西周萌芽,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已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可是,福州这座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中心,至今还保存着坊的编民制的行政组织,唯一不同的是,福州的民宅均沿街巷布置,直接向街巷开门,在街头、巷口树一个类似坊但无门扇的标志。坊和市的界线并没有。这样独特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看。也因此,来到福州的游客络绎不绝,而有着“福州文化缩影”之称的的“南后街”,更是如此。
南后街位于“三坊七巷”的中轴地段,属于福州经过拆迁之后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历史城区,也是保留下来的可以见证福州历史变迁的老街区。西面是杨桥路口,南面是澳门路与吉庇巷的交叉路口,全场大概有1000多米。这里的大多数店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福州的不少有名的小吃也都聚集在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不少“新面孔”出现,如:麦当劳、星巴克等,这些店铺驻足南后街,给南后街增添了几分现代化因素。也因此,南后街被人们认为是一条休闲文化商业街。在这条街上,可以见证福州的文化历程。
1、“各具特色的商铺建筑”
来到“三坊七巷”,一定要到南后街一饱眼福,这里的景观,美到让你窒息。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街,东侧是“七巷”,西侧是“三坊”。南后街是一条商业街,由北至南路商贾云集,三十六家店两侧排列,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应有尽有。可若是单纯以为南后街是商家聚集地,那就大错特错。
进入南后街的牌坊,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街上商铺各具特色的建筑。有的街道楼房保持着以前的模样:青砖黛瓦再加上石板路,仿佛来到古代,有的房屋采用砖木结构,还有一部分受现代建筑的影响,采用了砖混结构,建筑各有风格。坊坊相连、巷巷相通、匠艺奇巧,走在大街上,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古老的坊巷格局就这样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透过它,一幅幅历史画卷浮现在脑海,带我们穿越,回到古代,没有半点商业气息。既然是商业街,自然少不了衣食住行。在这片古建筑步行街上,就有许多现代化的店铺,比如星巴客、麦当劳,虽然现在市场上很常见这些店铺,但是置身于古老建筑群中的店铺还从没有见过,所以不妨来体验一下,麦当劳的店铺最为新颖,采用的是福州特有的土楼建筑。街上还有许多福州特有的老字号的”永和鱼丸”、”福州软糕店”特色小吃。有时间的话,不妨在街上吃吃福州的特色小吃肉燕(又称燕皮馄饨),又或者在鱼丸店里吃鱼丸,鱼肉做的皮、猪肉的馅,特别鲜美。
2、工匠精神-花灯
不过最能体现南后街韵味的,就是卖花灯的。花灯店铺比较隐蔽,不过这也符合传统手工艺的品质――低调。福州一直以来都有送灯的习俗。因“灯”与“丁”福州方言是同音,送灯意谓“添丁”,因此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所以就有了制作花灯这一习俗,南后街是制作售卖春节花灯的最大集市。花灯店铺很好找,各色各样的花灯样式挂在店铺门外,很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因为不是制作花灯的时节,所以店里的人很少,只有一个掌柜和几个学徒呆在店里。我进去的时候,其中一个学徒站起来询问我,我说,想做一个花灯,于是他就带我到了掌柜的面前。花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每一步都需要细心裁量,裁的歪了,画上的图案就不能正好放在架起的木架上,花灯也不会好看。架花灯时,更要注意,稍有不慎,花灯架就功亏一篑。等我做完一个花灯,已经下午三点了。没想到简简单单一个花灯,竟然花了三个小时。掌柜说,这还是简单的花灯,正月里做的花灯更为精致,也更为美观,需要的时间也就更多。来买花灯的人,必须提前预订,才能买到花灯。
忽然想到最近几年一直提倡的“工匠精神”,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恪守本心的手工艺者精益求精,中国的文化,也才会源远流长。
3、一处故居,两位名人
南后街除了可以看众多的商铺及其各异的建筑,还有隐藏在一处的花灯店铺,在这片古建筑步行街上,还有着文人特有的气息。冰心故居就在南后街与杨桥巷交界处。镂空的门窗漏花、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台阶、门框、花座,整个故居精巧雅致。这样美的故居,让冰心都不得不称赞:“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方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与冰心同时代的林徽因,也曾在此定居。不得不说,福州这样的土楼建筑,确实对不少人有影响。如果在这样的地方定居,那一定是最幸福的。
时移世异,晨钟暮鼓的年代已经远去,现代化的脚步逐渐加快,传统文化不断被“压迫”,许多城市深受影响。南后街从兴起到现在,有的商铺已经逐渐没落,从人们的眼前消失。有的又在逐渐兴起,呈现一种新的面貌。它虽然也受到了现代化的影响,但是深厚文化的底蕴仍然在深深影响着福州人,并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容纳现代文化。它的存在,就是福州文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