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从北京开车去承德,全程约225.7公里/3小时9分钟,入住绮望楼宾馆。
绮望楼距今约为265年,位于景山公园南门内,原址明代时称“山前殿”。清康熙年间,皇帝经常在山前殿宴请各地来京朝贺的文武官员、各部落首领、公使等。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帝命人拆除明代的大殿,在原址基础上兴建了绮望楼。绮望楼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层,楼内曾供奉孔子牌位,为清代官学堂学生祭拜先师孔子之处。
然后我们前往今日的主题——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是清政府与外国使者、边疆少数民族会晤场所,也是除了北京以外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它体现了清政府在外交政策上“软”的一面,外来使者不用长途进京也能与清政府交流,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化为幽静园林中的一团和气。
山庄分四大区域,南边是宫殿区和湖区,北边是山区和平原区,其中宫殿区和湖区是避暑山庄的精华所在。
景区的入口叫丽正门
丽正门取意于“日月丽于天”的名字。
刷二维码走进丽正门,迎面是一处开阔的小院,左右各有配殿,配殿中展览的是避暑山庄兴建的背景、过程、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正中则是一道大门直通深宫内苑,这道门叫“阅射门”(内午门),是皇帝接见百官、少数民族,检阅皇子皇孙射箭和选拔官吏的地方,遥想当年,这里该是怎样热闹的所在~。
阅射门两侧各有一只威风凛凛的铜狮子。关于这两只狮子还颇有传奇色彩,传说日本军攻占承德后大肆劫掠,护院老人为了防止国宝流失,便在狮子眼睛尚涂了猪血,日本兵怕找来厄运便悻悻而去,这两只狮子才得以保全。
走到阅射门,可以看到避暑山庄的四字横匾。
通过图片,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康熙写的“避”字,“辛”字旁的底部多了一横,再加上,这个“避”字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康熙写的,是皇帝的亲笔御书,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和解释,所以,又称为“天下第一错字”。
导游会向大家解释:“这是康熙有意多写一横,寓意他的江山更稳当”。这样的解释无疑会为康熙题字增加神秘色彩,也给“避暑山庄”增加趣味性,
其实在古代,这两种写法都有,比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的“避”字就是康熙的写法。而康熙自幼酷爱书法,坚持临摹名家名帖数十年,所以此处应该他故意采用欧阳询的写法。
走进阅射门,入眼就是“澹泊敬诚”殿,正中悬挂着康熙皇帝亲自手写的“澹泊敬诚”的匾额很是醒目,以示康熙皇帝追求宁静无以明德政,不忘真诚敬守天道祖法的信条。
绕过回廊,来到“四知书屋”,它是皇帝临朝前后休息、更衣和近臣的地方。
“四知”出之《易经》,取“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之涵义。
继续前行,迈过二门是慈禧太后的生活居处。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可能会对慈禧嗤之以鼻。
不过,作为一位出身并不算高贵的女人(满洲镶蓝旗人,后抬入镶黄旗,父亲也仅为一名普通文员)却有幸被咸丰帝相中,最后执掌朝政达半个世纪,想来还是有些本事的。
在她干预政务时还是做了不少政绩,她平定太平天国,统一开展洋务运动,清朝甚至有欣欣向荣的态势,史称“同治中兴”,这让她在朝廷站稳了脚跟。
她的悲剧在于遇到了西方崛起,赶上了时代剧变的洪流,而自身见识又不足以应对时势。 比如当时有传言称西方国家要扶持光绪帝,赶慈禧下台,她一听乱了阵脚,没有认清敌我悬殊便极度信任义和团,向西方宣战,终于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还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遗臭万年的话。
是非功过,各自评说,我们继续游览。
云山胜地楼
云山胜地楼的最大亮点就是一楼和二楼之间没有楼梯,而是以楼外的假山为蹬道,往返之间,春可临风、夏可乘阴、秋可撷黄、冬可踏雪,颇是有些意趣。
只可惜,现在的蹬道已经被栏杆围了起来,康熙大帝“俯瞰群峰,夕霭朝岚,顷刻变化,不可名状”的意境无法领略~
穿过云山胜地,就是出口岫云门。迎面就是一片参天的松树林,尤向着右侧延伸无边,在松林之间,一座长廊式古建筑掩藏其间,便是康熙第六景的万壑松风了。相传康熙帝晚年非常喜欢当时的小皇孙乾隆,祖孙二人常于此读书。乾隆登基后,为感怀祖父恩德,更其名为“鉴始斋”。
从万壑松风沿坡而下,湖边矗立着一座小亭,叫做晴碧亭。小憩于此亭中,抬头可见万壑松风,远眺可见湖光山色,是一处风景极佳的位置。
至于晴碧亭的名字由来,据说是康熙皇帝非常喜欢西湖美景,北宋苏轼曾有诗赞西湖美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明雨亦奇”,南宋杨万里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晴碧二字正是取自这两首诗~
经过晴碧亭,沿着湖边一路向前,远远的在草木湖泊之间玉立着三座小亭,便是避暑山庄湖区的水闸。当然,它还有个更加文雅的名字,叫做水心榭!
水心榭四周风景如画;东则荷莲映日、红碧幽香;西则轻舟荡漾、倒影连漪;北则青山滴翠、绿水含烟;南则亭台楼宇、雕廊画栋。
水心榭远眺
经过水心榭,右手边即通往文园狮子林。
文园狮子林目前只有一部分开放,转一圈之后原路返回到水心榭桥头,转而向左前方,即是月色江声和冷香亭。
月色江声整体的建筑格局是一座四合院,其西南角的亭子就是冷香亭。从冷香亭回望水心榭可以说景色如画。
一路向北,还是挺远的一段路程之后,在一座桥头处的乱石中,可见“金山”, 金山即是仿镇江金山岛所建。
看到金山的牌子之后,需下坡沿着河边的石头小路走,山重水复之后,便是天宇咸畅和镜水云岑。
天宇咸畅殿居高临下,仰望可见天空广阔无垠、异常明朗,阳光辉煌灿烂。俯瞰可见湖山洲岛、鸟飞鱼跃,更觉风景壮丽,令人有胸襟为之一豁的感觉。人到此处,仿佛已经到了天宇中,四周是无限的通达畅远的空间。
依山而下,一座大殿依山面湖,即为“镜水云岑”,意思是“如镜的湖水、云雾缭绕的山峰”。这里三面临湖,湖山映衬,多姿多彩。
镜水云岑殿前是一条连廊,连廊处有游船码头,想游览澄湖的可以在这里乘船~不乘船的话就沿着连廊一直向右手边走,连廊尽头是芳洲亭。
出芳洲亭后一直沿着湖边走,很快便会在柳暗花明见到另外一个亭子——含澄景。其实我更喜欢称之为“流觞曲水亭”,因为这座亭中就是一处人造的流觞曲水 。
其实,这里曾经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曲水荷香,但后来被乾隆挪走,改名含澄景。
再往前是热河泉,承德故称热河,相信也是定名于此。传说热河水温常年在8摄氏度左右,冬天雾气蒸腾,蔚为壮观~。
沿着热河泉边走,绕道对岸的一处院落就是萍香泮。萍香泮的得名自然也与这热河泉相关,据说每到夏日,泉池之中青萍茂盛、荷花飘香、凉风淡淡、碧波荡漾,好一幅仙境也难当呀!
右出萍香泮,有一处篱笆围起来的土地,倒是有些像开垦出来的菜地,名曰御瓜圃,不知道是不是曾经皇帝们农家乐的地方~
万树园位于莆田丛樾、萍香泮和御瓜圃的后面,占地十分广阔,可谓无边无际、遮阳蔽日,据说有800多亩。园中没有任何的土木建筑,而是按照蒙古族的风俗习惯设置了很多的蒙古包。清代时,这里榆槐杨柳散植,茵茵绿草铺地,或疏可驰马,或密不通风。麋鹿、野兔、雉鸡杂居,野趣横生,独具蒙古林原特色。乾隆时期,皇帝常在这里召见各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举行野宴,伴以烟火、河灯、马技、音乐舞蹈等,曾在此接见土尔扈特蒙 首领渥巴锡、都尔伯特、 蒙古首领三策凌及西藏 喇嘛教活佛班禅六世等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同时还在此接见了英国特使马戈尔尼,副使司当东,以及缅甸、越南 、朝鲜 、南掌等国使节。活动时搭设大型围幅,内设御座,可容纳千余人举行大蒙古包宴。
继续向前,经过绿毯八韵碑之后就是莺啭乔木亭。
夏木千章,浓阴数里。晨曦始旭,宿露未唏。黄鸟好音,与薰风相和,流声逸韵,山中一部笙簧也。故定景“莺啭乔木”。
避暑山庄澄湖北堤最后一处景致为“水流云在”,也是康熙三十六景的最后一景。水流云在取自杜甫的《江亭》——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水流云在亭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建筑,主亭为方亭,四面加突出的附间,重檐四角攒顶、四面出卷抱厦。立于此亭之中,流水与浮云相映成趣,动静变化妙不可言。该亭造型精巧,比例完美,是清代木构建筑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穿过水流云在亭,沿着干道一路向北,大概10分钟的样子就可以看到路边无边的草地上突然出现了一处小广场,广场的尽头矗立着一块巨石,石头上书三个大字——试马埭。
试马埭是清代皇帝赴木兰围场 举行“秋狝大典”之前,精选良马的地方。
继续向前直到一处“高山”的脚下,在避暑山庄的平原区看这已经是很高的山了,山上依稀可见一座亭子,那里是南山积雪,走到这里,就可以通过接下来看到的一座桥过河了,桥对面就是水容云态和旷观,南山积雪的上山步道也在那边~
在避暑山庄松云峽口,有一座面东的5间大殿,康熙题额为“云容水态”,建于康熙42年~47年(1703年~1708年),为康熙36景第二十八景。
爬南山,到山顶的风景还是绝佳的。
下图为俯瞰永佑寺的六和塔,据说是仿 杭州 “六和听涛”的六和塔所建。不过与六和塔相比,这座要更具有现在时尚女性的审美,明显苗条很多……
下图为远眺磬锤峰。磬锤峰、蛤蟆石、普乐寺尽收眼底。
在南山积雪亭休息了片刻沿着北侧的山路下山,只不一会儿,便来到了一处庭院的面前——青枫绿屿。庭院周围多植枫树,不禁浮想深秋时分该是怎样的锦树分丛、丹霞沉彩。据说这里曾是康乾二帝中秋赏月的地方。
文津阁门前两侧的墙壁上,右为乾隆帝画像,左为纪晓岚画像。进门之后便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假山群。据说这假山群构思巧妙,其中暗藏磬锤峰、罗汉山、双塔山等造型。
假山群中间镂空,是一条隧道,隧道中孔洞星落,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光怪陆离。其一角的位置上有一个孔洞呈弯月状,经折射后可将月影倒映到文津阁前的水池中,这就是文津阁日月同辉景观的构成~
文津阁不属于康乾七十二景,却在避暑山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庋藏《四库全书》,乾隆皇帝在全国修建了7座皇家藏书楼,其中 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和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被称为北方四阁或内廷四库。而经过18-19世纪中国的动荡之后,四库全书唯文津阁仅存完本,后被运往北京 ,现存于北京国家图书馆中。
出文津阁正对面的亭子就是曲水荷香。这座亭中有一处“东倒西歪”的梁画,就是正看不歪,左看右歪,右看左歪~大家不妨找一下~
远近泉声整组建筑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三进殿堂,最南为门店,康熙题额为“招凉榭”,榭后为主殿,康熙题额为“远近泉声”,东侧为“聚香斋”。当年这里既能感受山谷中水势的奔涌,又能聆听到瀑布的叮咚声,故康熙定景“远近泉声”。
远近泉声建筑群旁边是一处山壁,山壁之上有一处建筑,便是涌翠岩。沿山壁有瀑布悬下,依群山有翠林徐上,故而得名~。
“远近泉声”右侧有木栈道通往荷塘深处,那里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石矶观鱼。
庭前有一块平滑的巨石,是赏鱼、钓鱼之佳处。清代皇帝经常在石上垂钓,有时在亭中休息游玩。亭前的溪水很清澈,或细长或肥大的鱼一尾接一尾地游动在碧绿轻柔的荇藻之间。岸上的人可以非常清楚地观赏到它们悠闲优美的姿态。
离开远近泉声,沿着小路继续向南走,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一处牌楼,即为双湖夹镜。其实,双湖夹镜和长虹饮练就是横架在湖上的一座桥的两个桥头牌楼。桥将湖分为东西两半~
长虹饮练牌楼旁边的“奢鑑”碑。奢鑑碑并没有任何文字介绍,但就字面上理解,鑑应该是“鉴”,意为镜子。奢鑑,即映照奢靡的镜子。我想,这应该是应和“双湖夹镜”之“镜”,联想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至于是清朝某皇帝感悟自警还是后世参观避暑山庄感慨此处奢华就不得而知了~
知鱼矶观桥
临芳墅南临如意湖,湖边有乱石成对,即为知鱼矶。此景面对宽广的湖面,湖中鱼群出没无常,悠然自得,其中尤以身体小巧、银白色的鲦鱼群的游动更为轻捷迅速,显得异常快乐。
下桥之后正对面便是一片散落在广阔天地间的基址,其中距桥最近的这个就是曾经的西岭晨霞了~只听这名字便是一处绝佳的美景,可惜了~
沿着廊桥走到尽头就是烟雨楼,仿造的是嘉兴烟雨楼!
烟雨楼同样不属于康乾七十二景,但这里却游人如织,原因无他,因为这里是《还珠格格》漱芳斋的取景地,园中的苍松,也就是小燕子同学展现蹩脚轻功的舞台~。
烟雨楼往北望去
澄湖的水洁净清澈,能直见湖底。水中倒映出的亭子与北面相互接连在一起,像屏幛似的青翠的山峦。碧绿的山、树的倒景重重叠叠,随着明洁的水波轻轻摇荡,形成了“澄波叠翠”的景观。
过澄波叠翠后继续观赏澄湖,便转向了东面,这里可以隔湖欣赏金山上的天宇咸畅、镜水云岑等,蔚为壮观!
我们转了一圈了哦
而能够闲坐欣赏这种美景的地方,自然就是清晖亭。
过了清晖亭后的右手边是法林寺,这里主要供奉的是龙王。
离开法林寺,转向右侧,七拐八绕便从侧门进了延薰山馆。这里是早年康熙处理政务和接待少数民族首领的地方~主殿墙上的“敷畴丰泽”,大致的意思应该跟“皇恩浩荡”差不多~
延薰山馆前面是无暑清凉,康熙第三景,因“三庚退暑清风至,九夏迎凉称物芳”而定景。现在的无暑清凉殿中只有一座康熙坐像陈列。
康熙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且他身上有三种血统:满族(父亲、祖父)、蒙古族(祖母)、汉族(母亲),所以他接受了三种的熏陶。康熙自8岁登基,14岁铲除鳌拜开始亲政,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使中国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外抵制沙俄的侵略,还三征噶尔丹,团结蒙古部,保卫新疆。他注重教育,自己终身学习,向来华传教士学习,据说当时的康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有一种说法他是千古一帝。不过他的子孙后代并没有注意到科技的重要性,尤其是他的孙子乾隆晚期闭关锁国,让中国落后了。(我后面会写一篇乾隆为什么闭关锁国,这里按下不表)
出无暑清凉殿,避暑山庄之行就基本结束了。
晚上在乔家满族八大碗就餐(丽正门大街店)。八大碗属于满汉全席中的下八珍,餐厅菜品均突出满族特色。
冰澈山海棠味道酸酸甜甜很可口,骆驼排这个是必点的特色,味道非常棒,就是吃的时候有点麻烦,鲜榨杏仁露承德特色小吃,味道有点苦,我觉得挺好喝的,红参狍子肉这个很好吃(第一次吃狍子肉,嘻嘻嘻,味道有点像平常吃的宫保鸡丁),坝上白蘑小葱抄野鸡(这个适合喜欢吃清淡的,味道也蛮好吃的),
红参狍子肉
骆驼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