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东北地区南部。省会沈阳市。春秋 战国时属燕,秦属辽东,辽西等郡。汉属幽州,唐属安东都护 府,后入渤海国。辽、金时属东京,上京道(路),元属辽阳 行中书省,明属辽东都指挥使。清初建都基地,尊称盛京,后改奉天省。1929年改名辽宁省。面积14.57万平方公里,人口 4259万(2020年),少数民族有满、蒙古、回、朝鲜等族。全 境“六山一水三分田”,中为辽河平原、东为辽东丘陵,以千 山山脉为骨干,南端伸入黄海、渤海间,构成辽东半岛;西 部为辽西丘陵,大、小凌河流贯。
阜新,辽宁省辖地级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西部,国务院批复确定的辽宁西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之一。阜新位于内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的中间过渡带,全境呈现长矩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高,东北低。全市总面积10355平方千米,辖五区二县。截至2020年11月,阜新市常住人口为165万人。
阜新景点:海棠山风景区、瑞应寺风景区、大清沟水库旅游景区、章古台沙地森林公园
一、海棠山风景区
位于阜蒙县大板镇,地处医巫闾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省十佳森林公园之一,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融为一体的典范。普安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83),道光赐匾额,与瑞应寺并称藏传佛教东方中心。现保存完好的摩崖造像267尊,最高的5米,最小的仅30厘米,姿态殊异,影像传神,鬼斧神工,旷古奇绝。由三座山峰形成的999米卧佛形象逼真,其躯干上由裸岩组成的“寿”字线条清晰,遒劲有力,为“东藏”名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海棠山四季分明,风光旖旎,春赏山花,夏观云海,秋看红叶,冬踏琼雪,四时景各异,其乐俱无穷。
摩崖造像是海棠山一大突出景观。“摩崖”就是在山岩上刻字;“造像”就是在岩石上雕像。普安寺摩崖造像始于道光八年(1828),由来自西藏的普安寺四世-丹毕道尔吉主持开凿,经五世-德祥和六世-乌力吉仑连续雕刻,花费白银一万零八百两,共造像449尊,现保存完好的267尊。这些造像分为安息佛和忿怒佛两类。安息佛分大安息和小安息,佛和菩萨为大安息,如释迦牟尼、阿弥陀佛、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等;小安息指祖师和名师,如宗咯巴。忿怒佛又分勇猛和凶恶两种。最大的造像高5米,最小的仅0.16米。大的魁梧,小的精巧,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雕刻方法上吸取了中国古代及国外雕刻艺术风格,造像雕刻得细纤精巧,惟妙惟肖,从形式上看生动活泼,神形兼备,富有美感,形成了海棠山独特的具有蒙、藏、汉族兼备的高、中低浮雕艺术特色。至今有些造像的彩绘仍很鲜艳,令人叫绝。
二、瑞应寺风景区
位于阜蒙县佛寺镇,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康熙亲题匾额,并封一世-为“大清东部蒙古老佛爷”。道光赐四世-行政印章,寺庙属民800多户,僧人3000多名,是东北地区唯一享有“政教合一”管理特权的寺庙,是清代八大国庙之一。瑞应寺三面环山,卧谷十里,大雄宝殿、大召寺、长寿塔、祈愿殿、哲学院等藏式佛教建筑群与佛寺水库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浑然天成,是蒙古族东部地区著名的朝拜圣地,素有“小布达拉宫”美誉,民间称“东藏”。
章古台沙地森林公园位于彰武县章古台镇,是东北唯一的国家沙地森林公园,是沙漠奇观与人工林海巧妙结合的生态景观。
三、大清沟水库旅游景区
位于彰武县境内的西北部,距县城五十公里。与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旗相邻,北与内蒙古大清沟自然保护区接壤,东与省级彰武县清沟自然保护区相接南与彰武县大冷乡程沟村相连,总面积9448亩,其中水面2600亩,海拔高度为130–235之间。这条沟长几十里,沟深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沟的波度二十到二十六度,沟底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沟顶宽二百到八百米。这条沟的源头在内蒙古哲盟科左右旗。大清沟风景宜人,这里珍、奇、古、怪,植物奇特、景色秀丽,多年来吸引着中外游客、专家和学者宜。大清沟四季长青,花开不断。沟内百余种,各种植物达七百种左右,其中木本植物百种以上。按自然分布基本形成了以水曲柳、蒙古栎、大果榆为代表的三个植物群落。药植物二百余种,观赏植物三四十种以上,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赤橙黄绿青兰紫真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如春夏开花的芍药、百合香线菊、稠李、野玫瑰、杜娟大药杓兰等;硕果满支的南蛇藤,其红果黄萼,素有北国梅花之称。纤维植物分布也很广。野生果树资源也不少,生野菜植物资源也较丰富。此外,还有猴头、云芝、黑木耳、磨菇等真菌山珍植物资源。
四、章古台沙地森林公园
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总面积11341公顷,植于百米沙层上的万顷人造林堪称世界奇迹。固沙科教片《绿色的梦》、《绿色的呼唤》、电视连续剧《大漠风流》曾在这里拍摄。日本岩玻画制作所摄制的“绿色长城”,收入《世界之最》电视系列片。置身万顷林海可以享受沙湖浴、森林浴、日光浴,捡拾红蘑、黄蘑、草蘑,在沙地生态园采摘绿色农产品、品尝地方风味美食,感受自然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