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

玩转常山丨大常山最美的10个地方,你都去过吗?

14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03 20:28:21    

1.白石镇新塘岭村·不老泉

从白石镇主街驱车前往新塘岭村岭头自然村,10分钟左右便来到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不老泉养生养老度假区。传说这里因为有山上常青泉(俗称“不老泉”)的守护,人们长寿不老,爱情不老。而且,这个村子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例癌症患者,也被称为无癌村。

从山脚一路往上开,两旁红彤彤的灯笼,在微风中像小精灵一样轻轻舞动。由于刚下过雨,走在铺满落叶、碎石的小道上,脚步有点打滑。拨开垂落的翠绿,跨过枯枝,耳旁传来“叮铃叮铃”的水声。山泉从天际飘来,形成多级白瀑,在阳光下,宛如一条洁白的缎带。这瀑布流得轻柔飘逸,轻轻地从岩石上穿过 ,抚摸着盘绕的古木,欢笑着,跳跃着,水珠小的细如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蒙蒙水雾。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生态的魅力,一呼一吸间是水的甘甜,树的清香,湿润清新。

山下不老泉休闲山庄里,一排古色古香的木屋静静矗立着,老板娘正在厨房里张罗着,客人们或是与好友品茗相谈,或是独自眯起眼靠在栏杆上享受着浓浓的暖意,或是在水库边撑起鱼竿静候鱼儿上钩。石桥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淡淡的金黄色,碧绿的水面上,白云似的鸭群正在嬉戏。“小桥流水人家”形容此地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忙碌,来不老泉修生养性那真真是极好的。

2.球川镇·东坑古道

黄泥屋、石板路、古道……春日的球川镇东坑村无处不散发出历久弥香的韵味。村内古道蜿蜒连绵,通联古今,把人带入了谜一般的世界。

据村中史料记载,该古道名为叶溪岭(土话;通南京大道,相当于现在的205国道线),又叫蔑岭、马岭,是过去人们来往江西、安徽等地的重要交通要道,盛极一时。

古道现有部分山路段保存完好,沿途路边百年以上古树近百棵,另有古井三口,古商业用房三座。

如今古道游已成时尚,前来体验的游客众多,其中不乏外国团队。围绕“千年古镇”品牌,球川镇今年启动了东坑古道游规划设计,探索以农民入股方式开发古道沿线高端精品民宿,形成“古道+古镇”的古文化旅游圈。

3.天马街道天马村·激情龙潭

水声越来越大。拐过一个弯,龙潭瀑布就直直地撞进眼里,四周绿竹葱翠,水流从高处、从一片绿意中倾泻而下,呈三级分布阶梯状,水声隆隆。

龙潭这地方,依山傍水,炊烟袅袅,可谓人间仙境。但是传说有一年,这儿天气特别炎热,接连几个月未降半滴雨水,田地颗粒无收,人们虔诚地拜佛求雨并未感动龙王。

此地知府,为了寻找水源,扮成道士,拿着牛角号,一路拜佛求雨来到这儿。只见前方有一两丈见方的水潭,潭水清澈见底,只是潭中有一条大黑蛇游来游去。夜里,知府悄悄来到水潭边,把随身带的牛角号放进水里,然后燃起一炷清香,自己面潭而坐,念起经来,大黑蛇身子慢慢变小,最后钻进了牛角号。之后,知府便一路念佛求雨往回走,说来也怪,他走到何处,雨便下到何处,等他到达家中,雨也就倾盆而下了。

就在当天夜里,知府梦见自己正站在那潭边上,忽然一道金光从水潭边窜起,随即跳出一条龙来,继而变成一位英俊少年。原来他是管辖此处的东海二太子,近来东海龙王敖广不知何事,大发雷霆,叫这里三年不下雨。他多次向父亲求情,却都被骂了回来。他实在不忍心看百姓受灾,就偷偷跑了出来,那个水潭便是他的落脚之处。他的此举违背了敖广的旨意,被“去龙甲、龙须,责罚面壁思过”,最终化“蛇”身为一帘瀑布,永远沉在了潭底,与这里的青山融为一体。

4.新昌乡郭塘村·创意村庄

沿着村道开进郭塘,只见可乐瓶子化身悬挂花篮、废弃木板变身护栏、轮胎被扎成形态各异的毛驴、塑料袋成了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废弃电线杆变成绘画板……这样充满创意的改造,随处可见,整个村庄也随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5.同弓乡·彤弓山古村落

彤弓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整个村被古树环绕,拥有苦槠、香樟、枫香、马尾松、朴树、榆树等百年以上树龄的名木古树上千棵,其中最“年长”就是村口的那棵苦槠树,树龄超过了700年。

再往里走,就可以看到一片古树参天、苍翠欲滴的生机勃勃景象,枝繁叶茂的古树尽展各种姿态,饱经沧桑后更显古香韵味,像是来到了一个天然氧吧,顿感身心舒畅。林中池塘上有一个宽敞的亲水台,可供休憩观景,时而有清脆的鸟鸣陪伴,时而可见家鸡结伴觅食的身影。一村一树一景,乡村的安谧与闲适此时此刻恰到好处。

穿越古树群就来到了村庄内,踏着青石板不由想起了一段历史烟云。彤弓山村村人以徐姓为主,属于西周徐偃王后裔,由始迁祖徐国镇于南宋咸淳年间迁到此地,距今已有800余年。在这里曾经诞生了一生为官清廉的兄弟进士徐海、徐金陵等明贤仕宦,留下了兄弟进士牌坊、旌义坊、徐氏宗祠、文昌阁等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古遗迹。听热情好客的村民说,这里还流传着一段琼奴与笤郎的爱情故事,为了纪念这场至死不渝的爱情,村里正在新建一个以其为主题的爱情文化广场。

旌义坊

旌义坊村内滨水生态步道旁,有一排徽派式的农家,地道的农家菜、贴心的民俗服务,想体验纯粹静逸的乡村生活就这么简单。每到傍晚时分,各家各户炊烟袅袅升起,感觉整个乡村笼罩于轻柔的烟雾之中,朦朦胧胧,颇有诗画之境。

6.辉埠镇·三衢石林

在这里可以触摸4亿年的记忆。原来,景区有连绵的三个山头是奥陶纪晚期的巨大古生物礁,有着4.4亿年的高龄的喀斯特灰岩岩溶地貌。

景区景点众多,移步换景,每一处景点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触和享受。初入山脚,一汪名曰“廉泉”的清泉引人注目,据说一生刚正清廉的宋朝常山籍名臣赵抃年轻时在山中读书时渴饮此泉,故取此名。沿着石砌的台阶拾级而上,石林迷宫岩石变化多端,离奇迷幻;十二生肖石景园,各种珍禽异兽应有尽有,妙趣横生;仙人洞内水声潺潺却不见河流踪迹,可谓“江南一绝”……

最有趣的要数三衢长廊了——狭窄处仅容一人侧着身子,贴着石壁吸气蹭过去。同行的一位朋友,肚子有些大,我们劝他绕路,他却硬要试试,结果被卡在了石缝里。吸气、挺胸、收腹,费了好大劲才勉强过去,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天坑应该是景区最有看头的一处景点,来到北纬28.9度的石碑下,抬头看着围绕的山头,这里确实像是漏斗的深处。这里还有一个玻璃观景台。正值春季,山间群树绿得醉人,五颜六色的山花开得正艳,让人忘却了登山的劳累和所有的烦恼。

上山容易下山难。登顶后不想再走的游客可以体验高空索道和花岗岩滑,伴随着尖叫声滑行下山,好不刺激。下山后,已经饥肠辘辘,山脚下的农家乐就是绝佳的选择了。这里的酱爆肉味道非常鲜美,小小的一勺就能下一大碗饭,绝对好吃又实惠!

7.辉埠镇大埂村·毓秀大埂

上世纪80年代,村民在大埂村溪头寺一带,发现了众多的石锛、石镞、石网坠等石器,以及镌刻有多种纹饰的陶器。文物专家考察后发现,这是迄今为止常山境内发现年代最古老的人类居住地。

从辉埠镇镇政府出发,绕过一山岗,眼前豁然开朗。村子被群山环抱,犹如一颗明珠遗落在聚宝盘中。山上漂浮着淡淡的雾纱,呈现出一个恬静优雅的境界,宛似一幅浓淡相宜、意境悠远的风景画。

吴氏宗祠,寻找200多年前的记忆:“这是高规格建造的,初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占地3亩,长150尺,宽55尺。”据记载,宗祠有三门:中正门、左入孝、右出悌,反映出吴氏先人礼仪教育:在家孝顺父母,出外敬爱兄长。设置左右大走廊,进门见戏台,中天井,天井前有四根圆石柱擎起的近百平方米的倒挂莲花宝座。四石柱上牛腿有寿星赐福、童子拜观音和南极仙翁等精雕细刻的图案。祠内厅堂屋顶基本以圆石柱为支撑,每个石柱直径约为40厘米、长约7米,其中2根为八角石柱,能防火防蛀,故能历经数百年风雨而屹立。

但随着岁月流逝,宗祠虽未完全倒塌,但也已破落。天井、正堂仍顶塌椽落,倒挂莲花宝座也仅保存在村民的脑海中。“我们正在积极筹金重修。”目前戏台部分已经修缮完工,相信不久的将来,这座古老的宗祠定能重现昔日辉煌。

“罗汉崖盘泉水涌,严冬塘中热气腾。不是温泉胜温泉,四塘组合功效全。”说的是大埂村的毓秀塘。来到大埂村,一定要去毓秀塘看看。

毓秀塘原仅为一泉,后掘为塘,光绪年间一塘改四塘,保留至今。泉眼处是饮水塘,一侧是洗菜塘,这两塘的水通向最大的洗衣塘;洗衣塘的水外流,拦一洗生活用品塘,供村民刷洗农具等。饮水塘与洗衣塘建有一间凉亭,是躲雨、歇息之处。饮水塘上方修有一渠,环塘上方,山雨皆沿渠分流,保证了饮水塘的清洁。

塘边有一块光绪年间建塘时立下的石碑,记录着修塘历史及四塘的功能划分,并立下村民不可跨塘用水的村规。如今,石碑被毁,留下半截在原址。但碑虽毁,规矩还在。“祖宗立下的规矩,坏不得。”正在挑水的陈奶奶说,塘水冬暖夏冷,清甜可口,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但多半的村民仍到塘里挑水喝。

村里28幢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回龙桥、严谷山、龙山古道等也不容错过,等你来了大埂可以一探究竟。

8.新昌乡黄塘村·亲情乐园

9.球川镇·球川古镇

行走在千年古镇球川,这里依然保留着那份静好岁月,仿佛处子之身。人是洒脱的,建筑是静默的,交织成独特的气质。

球川村是原古镇所在地,也是我县最大的文物村,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车子驶经球川村,一座古塔远远矗立,与公路遥遥相对。塔身泛白,透着浓厚沧桑,像一位老者,望尽人间冷暖,这就是兴贤塔。古塔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系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高七层约27.27米,塔基用条石砖砌筑,塔身用青砖砌成,双层塔壁,两壁内设可容一人上下的石阶,塔内空心呈圆筒状。二十世纪40年代,塔头被雷电击毁,六、七两层裂纹严重。1986年8月,兴贤塔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而周边环境也得到良好保护。

车子驶抵球川村文化礼堂门口,记者沿着狭长的小巷,走进三十六天井,只见庭院大门口,黑色小石子的纹理排列出来隐隐约约的图形,新修葺的挡墙经过风雨的洗礼,变得光滑圆润。

三十六天井,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浙西边陲一座历史悠久、保留完好、面积最大、雕刻精细、设计古怪、结构深奥的明清古民居。据民间相传,清末光绪年间居住在这里的徐氏兄弟,为了与人斗富、比阔、赛智,自己设计,在3592.2平方米缓坡上,建造了一座拥有一百多个房间,互为贯通的砖墙木柱的瓦屋。因屋内有36个天井,故取名“三十六个天井”。去年12月,球川镇启动徐氏旧宅修缮工作,邀请专业古建筑修缮工程队入场施工,力保宗祠恢复原貌。

春日午后,三十六天井内古树已亭亭如盖。81岁的村民邓明星,坐在老宅门前,穿针引线,做着来料加工。看到客人进门,老人笑脸相迎,热情招呼,与我们促膝而谈。“住了近60年,一直很留恋,舍不得离开。”邓奶奶坦言,从老宅走出去的已有三四代人,如今剩下的只有五六户人家,都是徐氏子孙后代。穿过院子,直入偏门。一股古旧气息顿时拂面,清凉熨帖,这里的每一块青砖,每一缕雕花,都似乎正欲掀开一个个尘封的故事……

10.大桥头乡濛桥村·濛桥竹漂

走进濛桥村,只见青山如黛,一江碧水欢快流淌,两岸树木郁郁葱葱。多年来,她犹如一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清纯少女,默默隐居在这深山之中。

衢州第一竹漂要数濛桥竹漂,不体验一把可真是要后悔。还未开漂,工作人员就接到了不少咨询电话,询问今年何时开漂。去年漂流过的宁波游客黄靖翔就等着开漂后带上亲朋好友自驾前来游玩。

在漂流的过程中,游客能游览到4座古石桥,每座桥都有独特的名字和韵味。其中第一座石桥是河边山大桥,又曰安平桥,寓意村庄安定和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桥身是石块拼砌成的。随着竹筏穿桥而过,闭上眼,感受时空的转换,仿佛一瞬间,便穿越到了另一个幽静怡人的世外桃源。

玩得尽兴怎能少了美食,在利用原生态的山水环境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濛桥村还将配套特色美食购物一条街、风情餐厅和更多民宿,为游客提供全套休闲旅游享受。

相关文章

  • 江西省旅游景点大全,你一共去过几个?

    2025-06-24 01:16:40
  • 贺州市平桂区,这13个旅游景点,您打卡几个?

    2025-06-24 00:13:27
  • 中国汕头有五大美食排名,你知道是哪五种美食吗?

    2025-06-23 01:38:31
  • 大连旅游胜地 :必去的打卡之地,你知道几个?

    2025-06-23 00:10:11
  • 长沙旅游景点大全,你知道几个

    2025-06-22 01: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