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麓书院
中国历史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在岳麓山风景区内,历史已有千年,还保存着大量的文物牌匾闻名于世。
书院的后山青枫峡小山上,建有爱晚亭,是毛泽东主席青年时代常去的地方。
在天心阁公园内,建于1746年,1983年进行了重建。
阁前,后的石栏杆上雕刻有62头石狮子,阁体上还挂着32只风马铜铃,迎风作响。
整体的建筑用了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来支撑,栗瓦粉墙,灰白色的基敦厚实稳。
可以登城楼感受历史的古韵,周边的城墙是长沙仅存留下来的一段古墙。
闲逛老街,可以吃到地道的当地小吃。
是长沙古城存留原有的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街,这里有贾谊故居,长怀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楼等等的古迹。
千余年来,开福寺历经兴衰,多次改建重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清光绪年间重建。1994年开福寺被定为尼僧修学道场以来,住持能净法师利生为怀,志存兴复,对开福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新修了僧堂、放生池、清泰桥、钟鼓楼等;维修了大雄宝殿、法堂、禅堂、念佛堂、摩尼所、斋堂、客堂、藏经楼。1997年,开福寺又从缅甸请回佛祖释迦牟尼玉像(5米高)和阿难迦叶二弟子玉像(4米高)。随后又从台湾等地迎请了5部大藏经供奉。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流传开福寺的罗汉最为灵验,即以寺中任何一个罗汉为起点,按自己的年龄,数到最后一个罗汉,再按罗汉的编号抽取封签一张,以测吉凶。
开福寺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是全国重点开放佛寺之一,湖南省及长沙市佛教协会均设于此。
古麓山寺又叫惠光寺,万寿禅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也是我国早期的佛寺之一。
环境非常的幽静,前面还有两株罗汉松,是六朝时期的遗物,还藏有许多的佛经和古籍。
这里是西汉散文家贾谊的住宅,原名贾太傅祠,建于公元1465年,现在仅存祠屋一间。
祠前的小巷中有一口井,传说是贾谊亲手凿的,井口上小下大,形状像一个壶,人称“太傅井”。如今看到的故居,是近代修建的,故居内设有《贾谊生平事迹陈列》,在此可以了解到贾谊的一生。
白沙古井简称白沙井,被称为“长沙第一泉”,原来只有一眼出水,到明末时水分成二眼,经过多次修整后扩为四眼,井口0.6米见方,泉水从井底涌出,终年不断。以前井旁有一座龙王庙,庙中有一副对联写道:“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说明井水清澈纯净。
白沙井取水的习惯延续千年,你也可以效仿市民们带着各式壶罐前来打水。用白沙井水沏的茶称为“沙水茶”,清香甘美。据说长沙的名酒“白沙液”,就是用该井的井水酿成。
可在此领略“直上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壮阔景色,登上云麓宫里的望湘楼,还可以看到“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景象。
四周古木参天,其建筑均石柱铁瓦,古朴典雅,并在宫后增建望湘亭,供人凭栏远眺。
云麓宫地处岳麓山巅,,始建于1478年,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
为一座单层三进四合院。清光绪年间为曾国藩祠,辛亥革命后,湖南一些文人学士为研究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船山的学说,在此建立“船山学社”。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曾在此创办自修大学,现旧址门首“船山学社”四字是毛泽东亲笔题书。
位于中山东路的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