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明星村,大家可能马上就能想到天津市的大邱庄村、河南省漯河市的南街村、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这些村大多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起来的工业化村庄。再往前,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因首先实行包产到户而闻名全国。
今天我们聊一下一个更早更出名的村庄——山西省昔阳县的大寨村。对于笔者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人,小时候经常看到铺天盖地的标语就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农业学大寨”写满了全国农村的每一堵墙,每一块平整的石头,当时大寨的名字可是说是妇孺皆知,响彻云霄,搞农业就必须以大寨精神为榜样了。
大寨村原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以陈永贵为首的农民共产党员开始带领当地村民,依靠集体的力量,改造贫困的山河!他们屡败屡战,用了三年时间在最大的一条山沟里造出22亩土地,树立起大寨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将土地集中成900多块的“海绵田”,使粮食亩产从一百来斤提高到一千来斤。
但是1963年大寨发生洪涝灾害,土地被冲毁,农民没有气馁,继续奋斗,战胜自然灾害,赢得了大丰收。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正式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伟大领袖的一句话,改变了陈永贵的命运,改变了大寨的命运,也改变了全中国许多人的命运。
1970年初开始,大寨成为了全国学习的典型,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圣地。上至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海外友人都蜂拥而来到大寨参观学习。陈永贵也从村党支部书记飙升为国务院副总理,成为国家领导人。接任陈永贵的大寨村支部书记郭凤莲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现在还是全国人大常委。
改革开放后,大寨的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了。大寨村也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村民进行二次创业,经济又得到了发展。现在的大寨村成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