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素有“黔东门户”之称。亦称黔东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贵州省东北部,东临湖南省,与怀化新晃县、麻阳县,湘西州凤凰县、花垣接壤;北抵重庆市,与秀山县、酉阳县、彭县毗连;西接遵义务川县、凤冈县、余庆县;南连黔东南州施秉县、镇远县、岑巩县。
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市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三县交界处,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
“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海拔2270米,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额镌“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禁砍山林碑,共两块,分别刻记清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护理贵州巡抚麟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
《敕赐碑》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为明朝万历帝赐封建立,位于梵净山老金顶下,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宽1.51米,碑额竖刻“敕赐”两个大字,左右饰以腾龙拱护纹,上罩彩云。碑文悉为楷书,计1349字,其中序文838字,附文516字。其碑序文,骈丽优美,为梵净山的千古绝唱。
敕赐碑对梵净山地形地貌、名胜风光、历史传说、佛教沿革等都有记述。碑文写道,梵净山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是天百姓向往朝拜的“极乐天宫”。
自北宋开始,梵净山与宗教文化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神奇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佛教兴盛的基底,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梵净山”也因此得名。梵净山在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成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